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文化基层文化建设 → 详细信息
让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苏唯谦 鲍洪俊 周咏南  2006-02-24 10:35:11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省委领导格外清醒:文化的力量,总是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浙江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先进文化支撑。
    于是,6月底,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率队赴京,恳切问计,同时签订了“浙江省——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协议意向书”。
    7月底,浙江省委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崭新的建设目标:
    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使全社会共享文明成果。
    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包括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
    习近平在谈及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时说,文化事业是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文化的许多东西是很难用数字来衡量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见到成效。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建设文化大省更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本着量力而行、资源共享的原则,又要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文化设施,不能借机搞盲目攀比、重复建设,应该目光向下,切实加大对文化资源薄弱地方的投入,把重点放到农村去,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提出,各地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加强分类指导,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搞“一刀切”,防止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数字政绩”。
    习近平指出,建设文化大省需要举浙江全省之力,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关心、重视、支持和投入文化建设,从全局的高度,用统筹的方法,以务实的作风,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繁荣发展新格局。他要求,实施省委全会确定的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目的就是以工程为载体,明确今后5年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抓手,使文化大省建设有硬抓手、实举措。各地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设计抓手、项目,创新文化内容、文化样式、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引导和扶持。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指导与评价,切实抓好督查,把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真正把任务落到实处。
    据了解,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浙江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指出,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统筹公共事业的服务机制、设施、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事业发展新格局。兼顾不同社会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使全社会共享文明成果。
    《决定》要求,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科技馆、体育场馆、档案馆以及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功能,继续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以加强县及县以下特别是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形成比较完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5年努力,争取45%以上的县(市、区)成为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35%以上的乡镇(街道)成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行政村和社区基本建成能满足群众需要的文化设施,培育一批文化示范村和文化示范社区。 
    从2001年到2005年,浙江省财政拿出了5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浙江美术馆、科技馆等;每年拿出5000万元,扶持基层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省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累计达到27.74亿元。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新建和改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设施。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加速建设。杭州市古运河畔,“西湖文化广场”展露新姿,作为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不久的将来,展览馆、影视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礼仪集会区等文化设施将为群众提供一流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浙江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正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比如,到浙江嵊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都会收到一份温馨的文化礼物——“文化绿卡”,持卡者可以在各文化场所免费消费,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文化大餐”;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组建了业余越剧演唱队、民乐演奏队、体育运动队等。此外,全省“万场电影进农村”“百场广场文化演出”“钱江浪花”文艺直通车进乡村、“老年越剧周”“雏鹰计划万里行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等各类文化载体,让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贴近群众。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