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报道 |
|
|
|
|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刘胜玉 2003-06-21 15:32:54 |
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不仅深刻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鲜明地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政策,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提高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我们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的要求上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支持下,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整个国家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跟不上文化发展的世界性潮流,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不能迅速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并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我国文化在世界的积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紧迫感。天津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正朝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直辖市,在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文化消费支出能力和支出潜力方面,都高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因此,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应该走在全国前列。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来抓,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二、要搞好规划,明确目标,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个城市,没有发达的经济,就没有地位;没有高品位的文化,就没有凝聚力。天津要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大城市,必须是一个高度文明、全面开放、富有文化品位的城市。紧密结合天津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天津市委及时作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五大战略举措,两条基本途径,一个根本保证”的重要部署,并把综合开发改造海河两岸作为“五大战略举措”之首。综合开发改造海河两岸,就是要带动包括文化、旅游、商业、金融、信息等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天津发展在当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宣传文化战线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文化战线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之它的特殊性,在改革全局中相对滞后。文化单位规模狭小、设备陈旧、资源分散,人们习惯于“国家拿钱,文化唱戏”,不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和社会融资的办法来发展文化事业。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积极推进文化领域资产重组,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确保党对宣传文化事业的领导,确保正确导向,确保宏观控制力。要鼓励完全面向市场的经营性行业和单位,走企业化、产业化、集团化道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走出天津、走出国门,努力跻身于国际市场。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把文化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部分,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文化布局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一个一个地抓,一项一项地落实。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有关部门特别是政府综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找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特别是要围绕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抓紧整合文化资源,把该摆的项目摆上,把想办的事情办好。要按照高标准、高速度、高品位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兴建一批功能齐全、风格多样、布局合理、与国际港口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努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争取早日把海河两岸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为实现天津“三步走”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抓,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做到既抓经济,又抓文化,互相促进,全面发展。宣传文化部门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重要日程,负起主管责任。各宣传文化单位要自觉转变观念,迎难而上,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要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探索文化企事业单位重组与改造、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的新路子。要建立健全发展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文化产品生产和经营机制等各种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对人民大众的宣传、教育、愉悦功能,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研究和出台能够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创造和形成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同时加快培养和引进懂文化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上的保证。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区分不同情况,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探索前进。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和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好落实,做到既积极主动又扎实稳妥,努力把天津市的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水平。
来自: 2003年6月21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