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报道 |
|
|
|
|
浦江郑宅 |
|
2001-10-08 20:48:27 |
郑宅位于浦江县东部,距县城12公里,浦郑公路、浦后公路和浦蒙公路穿镇而过,因此交通十分便利。北依仙华山,难临浦阳江,镇内有白麟溪蜿蜒而过。郑宅因郑姓家族聚居,以姓得名。北宋元符年间,郑氏三兄弟自遂安迁往白麟溪畔承恩里,成为郑氏始祖。南宋时,此地改名为三郑和仁义里,元代改称郑义门,明代沿用此名,清乾隆后开始称为郑宅,并一直沿用至今。郑宅的传统街区,以白麟溪为主线,两侧街道用条石和卵石铺砌,西侧街坊的店面保留了传统的古朴风貌,分布豆腐坊、铁匠铺、箍桶匠铺、药铺以及一些戏台、祠堂、台门和民居古建筑群落等。在白麟溪上建有十座石桥,桥下设木闸门蓄水,桥名均以孝义词命名,如崇义桥、集义桥、孝义桥、奉义桥等。郑宅有省保单位郑氏宗祠和9处县保单位,如青萝故址、崇义桥、东明书院老佛前、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亭、玄麓山摩崖题榜、孝感泉、圣谕楼。还有20余处文物保护点和古迹古建筑群20余处,包括名人墓地、古井、碑记、古桥和民居。郑宅郑氏家族崇尚孝义,以家法族规来规范族人行为,并以世族血缘为纽带,九世同居,同财共食,时间延续长达350余年,历宋、元、明三朝,确是一大奇迹。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高官名人和孝义之士,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迁居于此,在青萝山房授经讲道。郑宅的传统工艺“郑宅草编”十分有名,另外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和节日礼仪习俗,如柴籽豆腐、米筛爬、麦饼和加冠礼、跷脚灯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