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民间文化民间艺人 → 详细信息
琵琶制作新秀:王正明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孙江  2006-03-22 08:39:34
(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右)与王正明合影)

  提起王正明制作的琵琶,在乐器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石城、上海著名琵琶制作大师高占春等名家都对他的琵琶称赞有加。 
  1998年,中国乐器协会举办民族乐器制作大赛。当时有北京、上海、苏州、扬州等8个城市的36件产品参加比赛,经过林石城、刘德海、吴玉霞等诸多专家、演奏家的严格测定和评审,在琵琶制作的五项大赛中,有四项是由代表北京的王正明获得,他也是北方参赛选手中唯一的获奖选手。在2004年举行的首届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上,王正明制作的中阮获得两项金奖,古筝和古琴分别荣获银奖。这样的优异成绩在乐器界是罕见的。不久前,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高档乐器制作大赛”上,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评审,从各地的参赛作品中共评选出四个琵琶金奖,由王正明制作的琵琶占了半壁江山;唯一的一项柳琴金奖也被王正明夺得。 
  制琴人的手艺大多是承继自祖辈,而王正明却不是这样。他从小喜爱美术,画得一手好画。年轻时他把家里雪白的墙壁当画板,画了一幅花鸟,他爹“一喜之下”,决定送他去干细木活儿。从此,雕刻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满足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也发展了他的专长。 
  1988年王正明来到北京,他先是在制琴师傅的作坊里从事琵琶的背板雕刻工作。3年的时间里,王正明从师傅那里学到了许多制作琵琶的技术。为了使自己在制琴方面有所成就,他曾辗转于大江南北,先后师从上海高占春,北京田双琨、孙庆堂,山西梁世侃等名师,这为他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93年他创办了北京正明乐器厂,主要生产琵琶、古筝、古琴和阮等一类弹拨乐器。 
  一件好的乐器,它包含着演奏家和制作家的共同劳动。同一个人制作出的同种乐器因各种原因在音色上都不会完全相同。考验一个制琴师功力深浅的重要标准,是音色。制作中最难把握的也是音色,而音色对于乐器来说就是灵魂。林石城、李光华、吴玉霞、杨静、张强等诸多琵琶演奏家当年都曾为王正明的琵琶试弹、调音。演奏家说“空了”那是因为面板薄了,他就抱着琵琶回去加厚;演奏家说“窄了”,那就是面板厚了,他又回去接着改。王正明有时一天要往专家的家里跑好几趟,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他便吃不香、睡不着。其中的辛劳自不待言。制琴技术的日见精进使王正明制作的琵琶受到许多名家的青睐,吴玉霞使用的乌木象牙琵琶,就是出自王正明之手。如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许多琵琶演奏家和琵琶爱好者都使用他的琵琶。 
  王正明要求琵琶不仅音色要美,而且品相要好。凭着当年曾经搞过绘画和雕刻的功夫,他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有机地融进琵琶制作中,在琵琶的背板雕刻盘龙,绘出古代仕女,还画出兰蕙的飘逸,刻出书法的遒劲。王正明的琵琶不仅是乐器,而且是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