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报道 |
|
|
|
|
孙伏园 |
|
2001-10-05 05:05:40 |
孙伏园(1894-1966年)原名福源,字养泉,笔名伏庐、柏生、松年等。浙江绍兴人。1911年在浙江山会师范学堂读书,是鲁迅的学生。“五四”运动时期加入文学社团新潮社并任干事。编《新潮》月刊,主编北京《国民公报》副刊。 1920年参加发起文学研究会。 1921年夏在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主编《晨报》副刊,连载鲁迅的小说《阿 Q正传 》。 1924年 11月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同年还应邵飘萍的邀请,主编《京报》副刊。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编辑部干事,次年初任广州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不久去武汉主编《中央日报》的“中央副刊”,曾转载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1927年冬去上海,创办“婴婴书屋”,并主办《贡献》旬刊(国民党改组派办)、《当代》月刊。 1928年赴法国留学,1931年回国后在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工作,主编《民间》杂志。抗日战争期间,主编重庆《中央日报》副刊。抗战胜利后,任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主编《新民报》副刊。孙伏园是中国新闻史上主编报纸副刊种数最多、历史最长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有较丰富的副刊经验,他主编的《晨报》副刊和《京报》副刊,为“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报纸副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胡愈之邀请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版本图书馆馆长。著有《伏园游记》、《鲁迅先生二三事》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