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文化基层文化建设 → 详细信息
宁波镇海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来源: 宁波文化网  作者: 吕国琴 朱玲  2006-03-26 03:11:34
    为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促进镇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海区于近日启动了以建设农村文化队伍、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运行机制、文化宣传网络等五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十村示范,百村(社区)互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建成十个新农村文化示范村,推动近百个城市社区和行政村文化互动,逐步形成村村有设施,村村有队伍,村村有活动,村村有特色的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                
  1、培育农村文化队伍。一是健全区、镇(街道)、村三级文体工作者队伍网络,加快村级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和工作“五到位”,并通过三年努力,使村级文化辅导员队伍普及率达到100%。适时举办培训班、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办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二是加强业余文体队伍的建设。各镇、街道以行政村为重点,组建2-3支文体队伍,培养一批农村文化活动的骨干。积极创建农村文体辅导基地,促进农村文体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区文化馆要组建1支综合宣传演出队伍,充分发挥国办文化的龙头示范作用。三是推进百村(社区)文化互动,以城带乡,通过社区、农村结对互动,来带动和培育农村文体队伍的逐步壮大。                
  2、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一是将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按照区财政补贴40%、镇街道及村自筹60%的资金投入方式,2006年计划在20个以上村建一个灯光篮球场、一条健身路径、一套健身器材、一个露天戏台和一个村落文化综合活动室,并通过三年时间完成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二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和功能,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2006年计划创建3个市级社区文化示范点和4个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同时要巩固各镇、街道“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的建设成果,强化其对村落和周边地区的影响和辐射。三是推进农村流动图书站工作,2006年全区新增流动图书站5个。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总要求,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继续开展“社区文化农家乐”城乡互动特色活动,通过村与社区结对,推动城乡文化互动,缩短城乡文化差距。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和“文化下乡”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三是通过举办新农村文化建设启动仪式和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的热情,提升镇海农村文化的水准。四是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企业(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以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为切入点,着力构筑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的文化平台。 五是节庆活动和经常性小型活动相结合,组织各类文艺演出、体育健身和劳动技能比赛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率,活跃村文化生活。                
  4、创新文化运作机制。一是组织实施好“千场电影百场戏剧”进农村活动,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原则,确保这项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市、区二级政府的补助,真正让农民群众得到文化享受的实惠。二是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基层联系民间职业剧团演出、开展城乡文化互动活动等,将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扶持。三是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领域,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不断探索与引导社会相关资源向新农村倾斜的机制与政策。鼓励各种文化设施采用多种方式对农民群众开放。                
  5、加大文化宣传力度。一是健全农村文化信息网络,抓好基层宣传员、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基层文化信息传达通畅。二是重点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重大活动、好的经验和典型的宣传报道,切实形成抓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社会的影响力。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横幅、海报、宣传册等多种途径,让农民知晓基层文化活动安排及开展情况,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