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论苑文化艺术 → 详细信息
高雅路线是越剧“后百年”的发展趋势吗?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 余靖静、张乐、姜瑞  2006-03-28 14:33:45
    高雅路线,还是平民视角,一直是近年越剧改革道路上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了新作《春琴传》。这出根据日本小说改编的新剧,不仅延续了小百花在改革中求高雅的风格,而且在排演之时,就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    
    在文化需求多元化,传统戏曲普遍遭遇"寒流"的今天,越剧的"草根"该去还是留,才能为它争取到最多的观众?站在越剧百年的逗点上看,《春琴传》们的"阳春白雪",能否成为越剧"后百年"时代的范式?    
    中国越剧渐露高雅端倪?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一向以革新著称,作为对越剧百年华诞的献礼之一,3月22日、23日,其最新作品《春琴传》在杭州首演。    
    《春琴传》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古都大阪一位盲女春琴与仆人佐助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据介绍,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文学史上"唯美主义"的先驱者,他崇尚古典,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衷,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这个日本故事富有人文内涵,它所具有的极致与凄美,与越剧艺术的个性不谋而合。"《春琴传》导演郭晓男说,这也是越剧第一次以日本故事为蓝本。    
    他国的故事使传统中国越剧染上了诸多的"异域风情":粉色的和服落满娇艳的花朵,樱花、大海等明丽的布景前,着木屐的少女举伞依次前行;东瀛风味的三弦琴与优美委婉的越剧唱腔相间;刺目滴血的面具等现代象征手法也频频出现。    
    从剧本、音乐到舞美,《春琴传》的创新获得了观众一致的赞美。在演出结束后举行的演员与观众见面会上,一位专程从北京赶到杭州观看此剧的观众说:"这出戏实在太美了,我就是冲着越剧创新而来的,《春琴传》的音乐、舞蹈和整个舞台艺术的设计都极具冲击力。有’小茅威涛’之称的蔡浙飞和饰演盲女春琴的章益清等越剧’新生代’的表演,非常出色,说明百年越剧通过创新,后继有人,新品迭出。"    
    "整出戏只能用’艺术’两个字来概括。"看了20多年戏的高显萍惊奇于《春琴传》上演时剧场中的安静,"整个氛围逼得你不敢有什么动静,以免影响别人的欣赏,这样的氛围无形中就把观众的素质提高了。这说明越剧可以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    
    "对《春琴传》,不仅观众有期待值,小百花自己也有期待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说,"希望它能成为越剧新世纪’后百年’的代表之作。"    
    摆脱"田歌"状态,才能走出越剧新路?    
    茅威涛并不讳言越剧目前的困窘,"越剧的市场在萎缩。"虽然她担任团长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全额拨款外,目前每年另有150万的经费供培养新生代演员等。"更多的剧团是在维持生计。"茅威涛说,农村需求旺盛,城市惨淡经营,据她所知,为了谋生,有一个省级剧团一年演300来场戏,而且几乎都在农村表演,根本就没有时间创作精品,培养新人更是无从谈起。    
    "越剧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应摆脱原来的’田歌’状态,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 茅威涛认为,在电视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还停留在最初的"田歌"状态,一味迎合"嗑瓜子、看热闹的观众",越剧将走向衰亡。    
    茅威涛认为,越剧要光大,首先必须认清发展道路。"越剧之所以能在上世纪中期走向全国,变成中国第二大剧种。一条经验就是,走向都市、走向先进文化。"剧作家翁思再也表示。他们认为,越剧虽然最初源自乡间,但只有经历了大城市的舞台才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介绍,越剧这一简单的曲艺形式进到大都市,尤其是进到上海以后,一方面向传统的京剧、昆曲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话剧、电影等新兴艺术,最终脱胎换骨,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有别于其他地方戏的剧种。    
    在我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只有越剧走通了"全女班"道路。"女子越剧"不仅人才辈出,而且还陆续形成了十三个流派。随着电影的传播,这个地方剧种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上世纪中叶,越剧院团走出江南,在华东其他省市及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各地落地生根,至今全国还有300多个越剧团。"正是’剧院艺术’的道路,使得满台嵊县话的越剧能够在吴方言区以外的地区安营扎寨,从而获得’中国第二大剧种’的美誉。"    
    今天,文化娱乐方式的多元和观众群的流失,使得越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第二大剧种的地位也不再稳固。改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也可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越剧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观众,还要为了明天的观众。"翁恩再说,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成为市民。他认为,"小百花"的改革迎合了历史的潮流。"我期待她能为越剧创造新的辉煌。"    
    茅威涛对越剧版《春琴传》寄予厚望,并希望越剧能藉此真正进军国际市场。1976年,日本曾将《春琴传》的小说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联袂主演,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日本。"这样的背景为中国越剧进入域外市场提供了良好基础,借助域外观众已经熟悉的故事,可以缩短中外观众的审美差异,使中国越剧以崭新的风貌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赢得认知度。"茅威涛说。据悉,小百花越剧团将携《春琴传》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巡演。    
    越剧的明天:"高雅""平民""花开两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越剧该走高雅路线的想法。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就直言不讳地说,越剧作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戏剧品种,有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擅长的表达方式,《春琴传》的题材和内容未必就适合越剧。他认为,作为探索可以尝试,但必定不会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在《春琴传》之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也曾排演过《孔乙己》、《藏书之家》等。然而这些本意"让越剧在今日社会有更多的文化承载"的剧目,遭到的质疑却不在少数。不少观众对《西厢记》《红楼梦》等才子佳人戏津津乐道,在观看《孔乙己》、《藏书之家》后,却感慨"看不懂"。更有业内人士认为,高雅路线将使越剧"曲高和寡",最终丧失固有的民间市场。    
    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是:虽然绝大多数专业越剧院团看不起民间职业剧团,民间职业剧团无论从演出水平、演员阵容、剧团规模、剧本设计到服装舞美,无一能与国有专业剧团抗衡,但这些以演路头戏、传统戏、才子佳人戏为主的草台班子在浙江农村的发展却势如潮水。截止2004年底,"越剧之乡"嵊州的民间剧团达101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全年演出35000场左右,年收入达8000万元。"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国有剧团不下来。"浙江省戏剧家协会活动部主任梁平说。  
    "老百姓喜欢他们熟悉的和与他们生活贴近的戏。"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吕建华说,农村老百姓在点戏的时候,喜欢点那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和文化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一些反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生活密切相关的剧目也比较受欢迎。"因为这些故事或情节走的是’平民路线’,和他们的生活、想法很接近。"    
    对此,茅威涛认为应该把越剧的消费人群予以分类。她认为,首先,今天越剧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剧观众,不再单纯只是草创时期的山村农民,也不是上海租界时期的家庭妇女。随着公民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戏剧爱好者的欣赏需求也在变化。她说,以女性为例,这样的变化尤其巨大。不仅家居女性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趣味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女大学生票友群体,她们对戏剧欣赏格局的影响,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越剧演员都不能漠然视之的。"茅威涛说,"在我们的’爱越俱乐部’里,还包括很多高学历的越剧爱好者。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剧当然需要重新为自己定位。"    
    在争论声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黄先钢的观点显得比较折衷,"艺术家不断探索,而观众则不断的选择,越剧的命运最终是由观众和市场决定的。城市人群有城市的定位,农村观众有农村的喜好。"他个人认为,时代的发展是多元的,越剧最后的走向也应该是多元的,未来的越剧应该既能表现"阳春白雪",又能体现"下里巴人"。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