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论苑文化艺术 → 详细信息
论儿童剧剧目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李庆成  2006-06-05 15:15:31
    儿童剧是教育广大少年儿童“学会做人”的艺术,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我们儿童剧工作者是可以而且应该大有作用的。
    应当提倡“恢复排演保留剧目”
    中国儿艺的保留剧目大型音话剧《十二个月》,参加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观众的热情欢迎,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目特别奖”。我感到高兴而欣慰。的确,恢复排演保留剧目,应当提倡。
    应当说,《十二个月》的确是一出充满着科学精神和美好理想与高尚情操而又富有浓厚儿童情趣的艺术精品。恢复排演保留剧目,其实是国内外很多戏剧院(团)剧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北京儿艺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中国儿艺和其他戏剧院(团)自然也应当这样做,因为坚持恢复排演优秀保留剧目对剧院和观众都会大有好处。令人弄不明白的是,这样“大有好处”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所谓“恢复排演”,并非原封不动的照搬。《十二个月》的张奇虹导演在两次复排后特别强调:“这是一次重新创作,重新排演。不是复排,不是炒剩饭。为了适应今天聪明小观众的快速节奏,上世纪80年代的演出时,是两个小时十分钟;今天的演出我们要浓缩到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我们的戏压减去的同时,还有所增加和改变。”
    “减”也好,“增”也好,都是为了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时代在发展,观众在变化,“恢复排演保留剧目”自然要有所增删,有所变化,有所创新;但“保留剧目”之所以值得“保留”的那些精华之处,却是不必动也不能动的。
    应当重视“加工提高现有剧目”
    关于剧目生产,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排演新编剧目,这自然可以理解;但在“精心选排新编剧目”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一下“加工提高现有剧目”。这里的“现有剧目”,是指多年来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排演出来的并在各种会演、调演及艺术节戏剧节等等大型赛事活动中荣获“大奖”、“金奖”的“新剧目”。
    在这次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除一出《十二个月》外,几乎全是新编剧目,其艺术质量自然高下不等;老实说,有些戏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当我看到一些新编的儿童教育问题剧时,就想到多年前出现的《朱小彬》和《闪耀吧,繁星》在当时受欢迎的剧目;当我看到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剧时,我想到上海儿艺的《宋庆龄和孩子们》和中国儿艺的《报童》、《三伢子》及越剧《孩子剧团》等等曾经轰动一时的优秀儿童剧;当我看到一些新编的童话剧时,就想到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时出现的《人参娃娃》和《魔鬼面壳》及前几年北京儿艺演出的《雪童》等等;自然,新编的这些剧目应当鼓励,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优秀儿童剧怎么都绝迹舞台了呢?是它们都“过时”了吗?我希望排演过这些戏的院(团)认真想一想或不妨再看看剧本和录像带,研究一下这些剧目是否还有“加工提高”的可能和必要。剧团演出一台新戏多么不容易呀,“搞一个扔一个”不是太可惜了吗?
    其实,在这方面也是早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的。演遍全国的滑稽儿童剧《一二三,起步走》,就是在《小城故事》的基础上加工提高而成的。这次他们的新戏《青春跑道》,也是经过了几年的精心打磨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在这次荣获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之前,他们早已获得了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等等众多奖项。
    听说上海儿艺准备重新复排任德耀的《魔鬼面壳》,但愿这会成为现实;任德耀先生的《马兰花》早已成为中国儿艺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著名导演陈颙生前曾五次重新排演《马兰花》,这出戏在国内外都很受欢迎。
    必须认真“精心选排新编剧目”
    排演新编剧目自然是应当而且必要的,关键是要“精心”选择;所谓“精心”,就是要认真和慎重。一个剧院上演剧目是否认真和慎重,则是要看新剧目上演后的社会效果,而不是靠决策者的“自我标榜”或是新闻媒体的“热炒”。在这次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中,《青春跑道》和《柠檬黄的味道》备受小观众的欢迎,我觉得这的确是两出名符其实的儿童剧优秀剧目。
    我相信,创作和排演这两出戏的苏州市滑稽剧团和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在决定排演之时一定是非常认真和慎重的,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精心”策划的。
    1992年我初到中国儿艺任职时,曾对剧院历年来上演剧目的经验进行过总结,写了一篇《一手抓剧目生产  一手抓理论研究——关于剧院艺术建设的设想》的文章。我认为,中国儿艺在剧目生产上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决策者是认真和慎重的。具体来说,在剧目的选择和排演上,贯彻了“六个相结合”的原则:(1)国内国外剧目相结合,除上演本国剧作家的剧本外,还排演了不少外国优秀的儿童剧,《十二个月》就是其中之一;(2)院内院外的剧目相结合,《马兰花》是上演儿艺任德耀先生的剧本,《岳云》是马少波先生的大作;(3)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童话、神话、科幻题材的剧目相结合;(4)大型、中型和小型的剧目相结合;(5)少年儿童题材的剧目为主,适当兼顾排演一些青年生活题材的剧目,如《保尔·柯察金》等,这也可以算是一个相结合;(6)排演新剧目和恢复上演优秀保留剧目相结合。中国儿艺的经验是宝贵的,我希望中国儿艺的“后来人”继承这个好的传统。
    在我的记忆里,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儿童剧,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是非常清楚、毫不“混淆”的,对于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是旗帜鲜明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像《十二个月》这样的好戏上演,能在培养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我看过的许多得过“大奖”和“金奖”的优秀儿童剧,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人物是鲜明生动的,故事是引人入胜的,对于我们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大有好处的,希望这些曾花费大量心血和人力物力创作出的“现有剧目”,能够得以“加工提高”,重现舞台;当然,本着“提高素质”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还要努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儿童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播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