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您的位置:首页艺术舞台艺术博览 → 详细信息
《西施归越》:强手缔造飞跃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06-08-15 09:31:35
    总经理的话
     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 欣  
    江苏省京剧院新创京剧《西施归越》,在“走进时代、走进观众、走进你我”的创作导向中,为探索京剧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发展,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试图在文学视角、舞台风貌、表演境界等方面有所探求,以期激活古典戏曲的时代生机,正如该院提出的“京剧,与时代同行”作为江苏省京剧院一个不断延伸的文化命题,将以《西施归越》为起点,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剧目和代表作品,使“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的京剧艺术美学风格,成为剧院建设的不懈追求。
    江苏省演艺集团在改革中求发展,始终坚持以精品意识打造艺术品牌,坚持以市场意识促进艺术生产,坚持以出人、出戏、出效益为目的。新创京剧《西施归越》是江苏省演艺集团继昆剧《1699·桃花扇》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艺术作品。为了创作一台打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舞台精品,一方面我们邀请了当代顶级舞台艺术名家进行全方位的修改和提高,完成又一次的创作升级。除此之外,我们还特邀了国内许多著名戏剧家、文艺理论家对该剧进行“会诊”,以求扶正方向。本次《西施归越》创作问世,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一部精品的产生,必然要经过千锤百炼。我们以最诚恳的心态,广纳建言,希望社会各阶层友好人士、艺术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以及广大戏曲爱好者都来关心江苏省京剧院的艺术生产建设和人才建设,使京剧艺术在江苏能得到健康发展!我们也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为振兴京剧事业努力奋斗!
    《西施归越》:强手缔造飞跃
    11年前,江苏省京剧院创作演出的京剧《西施归越》横空出世,在中国首届京剧节上出其不意地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震动,不仅为热爱京剧的天津观众奉献了一次掌声如潮的精彩演出,也为当时风平浪静的京剧界掀起了一场巨波狂澜。11年后,这部作品依然蕴含着鲜活的戏剧生命力和强烈的人性震撼力。江苏省京剧院在“京剧,与时代同行”的理念下,进行重新塑造这一经典剧目。当代著名剧作家、上海文广局艺术创作中心编剧罗怀臻先生创作过《金龙与蜉蝣》、《班昭》许多戏曲精品,曾多次获“曹禺文学奖”和“文华剧作奖”,在精心创作的《西施归越》的文学剧本中,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女人的坎坷命运,更蕴含着对人性和人文的深邃思考。同时,本剧有幸请到了名闻遐迩、经验丰富的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曹其敬导演来执导。在把握本剧古典、幽远、唯美、凄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着重挖掘人物心理、捕捉细腻情感,使这部作品更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海戏剧学院的当代著名舞台美术家刘元声和著名灯光设计家金长烈加盟此剧,使得本剧的舞美更体现出写意和唯美的艺术风格,也更加烘托出舞台的气氛和人物的情感,这无疑是对此剧艺术质量很大的提高。本剧音乐作曲由江苏著名作曲家汪人立和吴小平共同担纲,他们在继承京剧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新的创新,使音乐旋律更加新颖动听,动人心弦。另外还请了广西桂剧团的卢浩导演、服装设计、中国戏曲学院秦文宝老师和山西歌舞剧院孙大西编导来加盟本剧,可谓阵容强大、群贤云集。
    “培养人才、创新发展”是江苏省演艺集团创新的改革体制,江苏省京剧院在联袂全国创作专家的同时,也汇集了江苏京剧界各个行当的领军人物。西施的扮演者李洁曾经荣获梅花奖和“白玉兰奖”,毕业于中国京剧青年研究生班,是当今梅派京剧艺术的优秀传人。她扮相清秀亮丽,嗓音动听圆润,表演细腻生动。在剧中西施经历了入吴和归越、由越女变成了吴妇的过程。这个被曾经当作国家英雄的女子,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怀孕归越,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情人范蠡的离弃和越王勾践的忌恨。感悟人性冷暖和世态炎凉后,西施这样一个女性发出“问苍天”的呐喊,最后在空谷回声中走向了云海深处。对于饰演者来说,不仅是一次表演艺术的重新挑战,更是一次人物内心的再次思索。扮演范蠡的老生演员严阵同样毕业于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艺术基础扎实,表演声情并茂,作为剧中西施青梅竹马的情人,亲手送她入吴时心中是何等的痛苦,而归越后对西施身怀有孕的厌弃,曾经的海誓山盟也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深刻、细腻地阐发了男性的真实心理。勾践的扮演者李为群和西施母的扮演者董源是江苏最优秀的花脸和老旦演员。勾践表现了他作为君王深有城府、暗藏谋略的一面,他在剧中对人物的刻画十分准确、精彩。西施母在和西施殷殷的骨肉亲情中,动情的泪眼倾诉中,将一个慈祥、疼女的母亲塑造得十分感人。另外应工丑行的优秀青年演员王东扮演的吴优也是活灵活现,将一个能言善辩的弄臣玩偶刻画得分外逼真。这是一支优秀的青年生力军,他们充满着创作的激情和活力,在对京剧艺术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同时,认真地体会人物,全心地投入创作,用精湛的表演来塑造栩栩动人的剧中形象。这是个有实力和经验的创作团体,因此新版的《西施归越》在艺术上是一次升级版的加工和飞跃性的提高。
    京剧《西施归越》在“走进时代、走进观众、走进你我”的创作导向中,致力于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试图在文学视角、舞台风貌、表演境界等方面有所探求,以期激活古典戏曲的时代生机。在《西施归越》暗潮汹涌、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剧情当中,通过深刻的性格冲突来体现作品的深层内涵,它以现代意识重新审视历史人物的是非,却不是简单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而是着力于对人物心灵的深入细腻的剖析,发掘其内在的悲剧因素,呼唤人性的回归,达到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共鸣。演出以鲜明生动的舞台艺术语言表达了剧作的内涵,使思想性与观赏性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江苏京剧院将“京剧,与时代同行”作为一个可以延伸的文化概念,以创作京剧《西施归越》作为代表和品牌剧目,使“结合古典与现代神韵”永久地成为剧院建设的风格,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理念,形成江苏京剧院跨越式的发展。 
    江苏省京剧院简介
    江苏省京剧院是中国南方实力雄厚的京剧表演艺术团体,1953年由苏南大众京剧团和苏北实验京剧团合并成立江苏省大众京剧团,1955年更名为江苏省京剧团。1960年5月,以江苏省京剧团为基础,合并了南京市青年京剧团和南京市京剧团、扬州专区京剧团部分演职员,在南京正式成立了江苏省京剧院。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
    剧院在成立之初,云集了全国的众多名角,他们当时都在京剧舞台上极具号召力。程派传承人新艳秋,谭派传承人王琴生,麒派传承人赵云鹤,南派武生梁惠超、周云亮,武旦周云霞。目前剧院现有演职员120余人,阵容整齐,流派纷呈,是一批由优秀中青年演员组成的艺术院团。剧院现有的主要演员有梅派青衣、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李洁,曾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国家一级演员徐全心、周丽霞,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严阵,优秀梅派青衣李正华,叶派小生演员盛海宁,优秀老旦演员董源,优秀花脸演员李为群,优秀武生演员周天,优秀武旦演员杨燕等是目前剧院的艺术骨干。
    江苏省京剧院自成立至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直把创作当作剧院发展的重要环节。从50 年代至今剧院新创剧目有《倩女离魂》、《革命家谱》、《江姐》、《长缨在手》、《琵琶泪》、《姊妹花》、《真假孙悟空》、《五鼠闹东京》、《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马前泼水》、《红菱艳》、《宝烛记》、《青蛇传》、《骆驼祥子》、《天下归心》、《英子》、《西施归越》等。
    江苏省京剧院在全国重大艺术活动中多次获得文华大奖、梅花奖、电视大赛最佳表演、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江苏文化艺术茉莉花奖等各类高层次和国家级奖项。其中《骆驼祥子》获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六届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九届文华大奖、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曲学会奖,2003年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
    剧院常年坚持巡回演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全国各地,并多次圆满完成国家委派的出访及商演任务,如: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冰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日本、瑞士、法国和中东部分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得到很高赞誉,为传播中国优秀民族艺术,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加强海峡两岸联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臻(著名剧作家、上海文广局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指导)
    我从事戏曲创作20多年了,20多年里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戏曲探讨会、座谈会,但是像今天这样有高文化含量、高知名度的嘉宾与会的研讨会实在不多见。这次的《西施归越》可以说是升级版,11年前的演出仅仅化为一道背景,这次从文学剧本、二度创作、演员表演,都是带着原创的意识进行的一次全新的创排。这个剧本的写作最早完成在1987年,至今已经快20年了。20年前的创作主题主要表现在对权势者的控诉、对战争的反思,20年后更多地是把对历史的反思强度转为对人性触摸的深度,在表演上面也由过去的那种张扬、强烈,转向细致甚至于安静。我与曹其敬老师有过几次很愉快的合作,彼此是非常信得过的朋友,她也是我的老师。这次请来的刘元声老师、金长烈老师都是元老级、大师级的艺术家,大家因为喜欢艺术,因为有兴趣,所以这次在江苏做了一个比较细致、比较耐心的创作。当然,新版本或者升级版的《西施归越》演出之后,在今天的文化环境和今天在座的文化人心理之间真实的效果怎么样?我们期待在座各位的教研和探讨,我仅代表剧组做这么一点陈述,谢谢。
    谢柏梁(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戏曲理论家)
    出席这个座谈会让我想起了11年前江苏省京剧院在上海演出的情形,演出后在上海文联的会议室也曾进行过一次座谈会。11年之前和11年之后,同一个剧目、同一个团队,叫人别有一番感受,别有一番震撼。就自己有限的见闻而言,这样一个《西施归越》的题材,这样一种写法,从古希腊悲剧一直看到当代戏剧史,从中国古代的剧本一直看到今天的剧本,没有先例,它是一个大悲剧,一个人情的悲剧,一个人性的悲剧,是人对生命本能的拷问。对女性、母性的一种展示。我认为这个戏的立意是我看过的古今中外剧本当中的一个特例。另外,我对强强联手的结盟感到非常欣慰,这里不仅仅有这么美好的剧作家、演员,还有我们尊重的前辈,比方说刘元声老师,舞美设计大气、浑厚。我相信江苏省京剧院会把它流传下去,我理解“京剧,与时代同行”应该留下这个时代的艺术痕迹,江苏省京剧院通过《西施归越》、《骆驼祥子》这样的戏为江苏、为京剧、为中国剧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
    第二个想法就是从演员方面而言,我也觉得创作得比较成功。11年前的李洁,还是一个“小朋友”,但是昨天晚上看到的艺术呈现,完全是一个艺术家的呈现,有内敛的东西,深刻的东西,人生体验的东西,她由一颗新星变成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其他的像严阵先生,演勾践的李为群先生,还有演妈妈的董源老师,还有演吴优的青年演员,每个人都各到所位、各司其职,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全是靠心理、全是靠感情、全是靠人性的搏击,来完成我们这样一个心灵的震撼、心灵的共振。所以我想这些演员体现出江苏省京剧院一种整体艺术力量的构建,它也体现了江苏省京剧院作为一个成熟的京剧院团的特征,就是不仅仅唱新戏。一个成熟的京剧院就是要抓自己的长命戏,这是在打造自己剧院的精品。
    尚长荣(中国剧协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昨天看完江苏省京剧院的新创京剧《西施归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使我回想起11年前在上海逸夫舞台看戏的情形,当时我的感觉是一台新人、新气象,突出两个“新”。昨天看完这个戏可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用4个字形容就是“精致、精彩”。实话实说,我不喜欢空的吹捧,能够打动我的戏不是很多。我几次看《西施归越》,昨天再看这个戏,我觉得寓意极深,我一边看,一边想50年前的一部电影,墨西哥的《生的权利》,讲的是母性、母爱、人性,21世纪的我们还在思索这个问题。它使得这个戏不仅有演头,更有内涵。这样一个精彩、精致的演出,有人性的内涵、历史的内涵,生命力是很长的。昨天一进宾馆就看到“京剧,与时代同行”的横幅,我浑身为之一震,太好了,这个定义把京剧人带到一个康庄大道,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它是一个目标,我们有责任为古典艺术注入现代意识,从而为时代服务。
    我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它会成为我们21世纪京剧的经典剧目。
    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文艺理论家)
    10年前看《西施归越》的时候,觉得很出新、很浪漫,也很有意境,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次重新看这个戏,青衣、老生、花脸、老旦都是很好的演员,从而看出江苏省京剧院从整体水平上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青年演员的进步是非常可喜的,表明江苏京剧院改革之后演员艺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西施归越》的重新演绎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西施形象,对人物的理解有了重新的诠释。“京剧,与时代同行”,是一个很鲜明的标题,它与当代观众的审美趋势是统一的,这个戏运用新颖的戏剧观念和非常清新的舞台方式来打造戏剧精品,舞台艺术达到了创作的完美呈现,与当代观众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感到导演、编剧、舞美、表演都很出众,因此从舞台环境和戏剧呈现上都有很大的突破。相信这部戏将成为一部有着重要意义的戏剧作品。
    黄蓓佳(江苏著名作家)
    我看完《西施归越》后,感到这部戏写得非常好。她写了一个怀着吴王孩子回来的西施,开场便给观众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剧本非常不一般,剧情复杂丰富,它不仅写了阴谋、爱情、背叛,还写了男人的自私和卑微,写了女人的宽容和坚强。一开始就是一个高潮,面对西施怀孕,所有的人物围绕这个中心产生各式各样的念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突出了剧中的阴谋与背叛,使剧本更有深度。整个舞美布景的水墨画我非常喜欢,服装是灰色调的,这种灰色非常精致、高雅。剧中李洁的表演非常好,她把西施这个人物完成的非常到位。总之,《西施归越》是部有着深刻社会寓意、一部有着人性震撼力的戏剧作品,是我们江苏戏剧舞台上又一朵表演精致的京剧奇葩。
    毕飞宇(江苏著名作家)
    我是个外行,《西施归越》这个戏看完后,作为外行我感到用两个字可以形容:“满足”,让我觉得有身临其境和心有灵犀的感觉。首先觉得剧本好,这个剧本写的非常有韵味,情节饱满,冲突好看,因此这个戏非常精彩。从表演来讲,青衣、老旦都表演得非常好,它是一个能说服观众的作品,唱词、表演、唱腔包括水袖都很有爆发力,舞台呈现非常漂亮。特别是西施生子那段戏,演员表演确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掌声不断,使整个剧情达到了高潮。这个戏悲怆震撼、令人深思、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单三娅(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
    京剧《西施归越》这个剧本写得很好,戏里面寄托了许多人文精神,而且还蕴含了很强烈的人道主义意识。剧中西施这个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舍身取义为越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归越后不但没有受到恩宠和赏赐,反而遭到了莫大的冷遇和歧视。剧作家借西施极不公平的屈辱人生和血泪命运,抨击了人性的卑微,怒斥了世态的炎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孙毓敏(北京戏曲学校名誉校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年后重新理解《西施归越》的视角,很有可看性,很有思考意义。《西施归越》一剧通过尖锐的观念冲突,充分体现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母性伟大,它不是简单地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而是着力于对处于历史漩涡中复杂人物的心灵世界深入细腻的剖析,发掘其在历史现场的内在悲剧性成因,从而呼唤理性、呼唤人性的回归和呼唤人际的和谐,实现贯通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文化共振。本剧从文学视角、舞台风貌、表演境界进行了探索,激活了古典戏曲的现代生机。
    蔡欣欣(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戏曲理论家)
    在历来的关于西施这个人物的作品中,或者是把她看成作为“女间谍”的美女来歌颂,或者是当作红颜祸水来批判。江苏省京剧院的《西施归越》,另辟蹊径地透过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猜疑、残酷,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思考。溯求着“京剧,与时代同行”的《西施归越》,无论是内在的主题意识和外在的表现形式,的确让我耳目一新,它契合了我们现代人的审美思维。
    当今作为传统戏曲的京剧,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永恒的时尚,经过提炼和萃取后,我们可以找到与时代共通的密码,在写情叙事中可以体会到心灵的沉淀和对人生的体悟,这正是戏曲艺术高度的唱做念表的完美结合。
    唐斯复(文汇报主任记者)
    “京剧,与时代同行”是个重要的课题,在尊崇这个课题的前提下,罗怀臻的《西施归越》,是带着社会需要和观众思考的视角进行创作的。这个戏太有创新性、太有魅力了!这个戏通过西施怀孕的戏剧事件,通过西施人生的悲剧形象,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人性有了强烈的感悟。满台演员都很好,尤其是李洁,从形象、表演、演唱,都非常出色。希望这个戏更加完美,成为更好的作品。
    毛时安(上海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文艺评论家)
    《西施归越》立意高,视觉新。它始终用一种人文情怀去观照现实,所以它以一种现代的人文立场去穿透古典、穿透历史、穿透人物,特别是穿透西施这样一个悲剧性人物来理解女性的命运。它的视角始终从西施这样一个悲剧命运来切入对女性的关怀。看了这个戏后,大家那么激动,也证明了它的生命力。我认为这部戏应该说是罗怀臻诸多作品中一个优秀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个戏无论在当代的戏剧史,还是在罗怀臻的创作史当中,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力作。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