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您的位置:首页艺术舞台艺术教育 → 详细信息
飞笔舞墨议“英雄”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书评人 鲁平原   2006-08-31 08:52:20

  当下,使人由厚读薄、意味寡淡的书多,由薄读厚、意味隽永的书少。《水浒人物之最》或许是一本难得的能给人颇多感悟、使人抚掌叫绝的薄薄佳作。掩卷而思,除了感叹于马幼垣先生那简洁精绝的文字,更加敬佩于其面对眼下浮躁的学界还能坚守治学的严谨与性情的平和。 
  真是薄书一册,飞笔舞墨间新见迭出,论英雄还是狗熊都自成一家之言,议好汉还是庸徒皆能自圆其说,足见费了作者的诸多心血。 
  细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确实给人一些意外:一是在那些所谓的名家品谈名著的书出得越来越厚、册书越来越多,一本不够就出丛书的形势下,它却是一本仅有150余页的小册子,分量实在是小之又小,完全没有紧赶市场、铆足劲一心捞钱的阵势;二是在那些品谈名著的书越来越口语化,甚至满纸都是口头禅,从电视演讲到编辑出书,文字没有丝毫变化的情况下,马先生的这本书却是文笔简洁而古朴,韵味实在是雅之又雅;可以称明快而不庸俗,古雅而不晦涩。 
  马幼垣先生从1980年开始研究《水浒》,二十多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跟一些研读名著没几遍便四处讲学的“研究者”来说,确实是不算短了。在考证、校勘之余,马先生应报纸副刊索稿,选了二十几位水浒人物,在某些方面配以“最”者进行点评,完全不同于学术意义上的考证,且一反某些水浒研究的定论。 
  对这些人物评点时,一方面在泱泱众说中拨云见日,以醍醐灌顶解人心底之惑;另一方面又会完全摒除旧式,做足翻案文章,新见不断,不由不让人抚掌喝彩。马先生将宋江列为“最难理解之人”固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为偷鸡摸狗的鼓上蚤时迁打抱不平,说他是“最不为人赏识的英雄”,也没有跳脱思维的窠臼;但他替阎婆惜翻案,说她是“最背黑锅的女人”,把人人心中豪爽仗义的孙二娘定为“最凶残的禽兽”,把智多星吴用称为“最本领被夸张之人”,吴用在夺生辰纲时用兵不当,事后反遭官兵追杀,堂堂智多星居然还不如那些早年劫了生辰纲却了无踪迹、名不见经传的绿林好汉。另外,作者对一些所谓恶人的包容甚至是同情亦常常出乎我们的所料,所有这些都显出马幼垣先生独特的思路。 
  看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的功底,且不去看他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研究领域的深浅尚不是我们能彻底了解的,但学者著述的语言却常常能让我们窥探其研究的端倪。 
  作为《水浒》专家的马幼垣先生,以学者笔墨写这些情趣文章,笔下骤脱枯燥的藩篱,洋洋洒洒,收放自然有度,妙语横生,灼见时现,显出一个大家的风度来。兼之该书收录有关《水浒传》的各种版本插图60多幅,包括容与堂本的插图和著名的《水浒叶子》的部分图页,真真好看。在这样郁闷的夏夜,看马幼垣先生悉数水浒人物之“最”,听其新见,品其妙语,顿觉清凉心底生,闷热不再,夜也似乎更短了。 
  《水浒人物之最》马幼垣著 三联书店2006年6月版 定价:12.80元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