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报道 |
|
|
|
|
赵启正和美宗教领袖帕罗《江边对话》今日面世 |
|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陈方 图/张琳 2006-08-31 09:04:29 |
这是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个有神论者的对话、这是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布道家的对话、这是一个东方人和一个西方人的对话——这本刚下印刷机、还带着浓浓墨香的《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和美国著名布道家路易•帕罗博士在北京、上海黄浦江边的三次对话结集而成,8月30日起在全球同步发行。 这本书是在他们之间3次8小时正式和8小时非正式谈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约四万字。该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文化等领域,从《圣经》、《论语》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见解,从“终极关切”到哲学的美以及“和谐社会”,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是两种文化的对话,也是两种哲学的对话,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涉及宗教科学哲学多领域的对话,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也很少见。该书是首创,是突破。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两个代表,他们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隔膜,通过共同的努力,创造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的人深刻交流的范本。 他们在对话中坦诚地探讨了彼此的信仰,也谈到对双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误会,毫不回避彼此对上帝、今世和永恒的看法在很多方面的迥然不同。帕罗先生认为验证上帝存在的实验室就在人们心中,心中认定了上帝的存在,便能与上帝沟通。赵启正先生则认为,这个实验室在人们的心外,验证了上帝的存在,才能与上帝沟通。正是这种深刻的不同、迥异的分歧才使双方更深入地了解和彼此相互尊重,更加深了双方的友谊,对话中睿智和精彩迭现。 赵先生强调,我们对话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交流思想,是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可以真诚交流并建立友谊的。我们愿意为把历史上的对抗时代转化为对话时代做出我们的努力。 很多著名人士,阅读过此书的原稿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美国原国务卿舒尔茨说:“这一友好对话以卓越的洞察力,深入探讨了价值观与生命本质的相互关系。阅读此书,您会备受启发。”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以95岁的高龄很认真地阅读了本书:“这是东西方文化之间、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人士之间的一次真诚对话,可谓开创之举。本书对中美两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对方及本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举国上下所宣扬的和谐思想,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本书中所蕴含的精神,也属于和谐的范畴。” 在帕罗博士眼中,赵启正先生的兴趣和涉猎广泛,不仅仅是核物理学家,还有艺术和其他鉴赏品味,是极富思想深度的思想者和哲学家。帕罗这样来描述双方对话过程中的交锋和争论:“他问艰深的问题时都面带微笑,一边微笑,一边手拿尖刀”。 帕罗表示,在对话中他和赵先生成为了知心朋友。 帕罗还谈到当他告诉南美和欧洲的朋友他在和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人共同出版一本书的时候,大部分朋友不相信。在他看来,两个不同思想观哲学观的人能够真诚对等地相互尊重地进行有思想深度的对话,这本身就具有巨大价值。 帕罗谈到中国时,会抑制不住他激动的情绪:“我非常热爱中国,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我感觉我可以用双臂去拥抱12亿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轻人。” 人类发展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类需要对话;世界很大,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人类要友好和谐地相处,最好的途径是加强对话。 什么是好的高质量的对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副局长吴伟女士是这样概况的:广博的视角、时代的高度、深刻的历史眼光、开放的胸怀、相当的哲学深度、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有深切的关怀,具备其中一二就算是好的对话了,这本书中双方的对话具备上述全部标准,而且是伟大的对话。 赵启正和帕罗博士之间的对话依然存在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他们的对话将继续,将有更有趣的话题在等待着他们,读者也在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