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 文物保护法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论苑文化体制改革 → 详细信息
杭州市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陈久志  2006-09-04 10:24:08

  五年前,数字电视离老百姓的生活还很遥远,也许你听说过,却不知其为何物。如今,杭州市区已有50多万户普通家庭安装了数字电视。电视机上多了个叫做“机顶盒”的小玩意,满足了老百姓的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使向来单向的电视,也能与观众互动交流了。
  改革改变生活。在杭州人的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的背后,是杭州正在进行中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成果。
  2001年,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之后,我市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努力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启动了首轮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杭州市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更为重视。不断深化宏观体制改革,深化微观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和优势产业。
  “十五”期间,我市安排各类文化事业经费达6亿元,全市累计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50亿元(不包括民营资本投入)。目前,不计21.3万件文物和部分房地产,市属文化国有资产账面总值达33.57亿元。
  五年来,杭州市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让杭州人的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用“丰富多彩”、“升级换代”等词汇来形容我市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现状并不为过。一大批成功典型的涌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如1999年1月1日正式创刊的都市快报,在经历了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2005年的深化改革后,已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精神的现代媒体管理体制,确定事业法人资格,全面实施企业化管理。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都市快报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突破性增长,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经营都名列浙江第一,并成为杭报集团的重要经济支柱以及新闻报道、经营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量的信息和鲜活的报道,已成为老百姓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杭州出版社也抓住改革的机遇,变危机为转机。杭州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12月,到2002年4月底,已陷入困境:办公场所是租用的;经营实际亏损;员工人心浮动;全年出版选题仅报了20余个。自2003年被确定为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杭州出版社突破了以往改革只停留在口头和意愿的阶段,动了真格,实行“行政领导人员负责制”,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转变又重新焕发出活力:至2005年底,出版图书1153种;总印数达1212.78万册;销售收入1.6亿元;完税总额939.55万元;实现利润1585.43万元。特别是2004年12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杭州出版社与德国阿克塞尔斯普林格集团签署了关于汽车摩托车杂志版权许可协议谅解备忘录,在对外开放,实行“走出去”战略中,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杭州市图书馆通过激活内部机制,扩建服务网络,让市民拿着一张借书证,就可以在杭州地区的十五个公共图书馆随意借书,甚至还可到张铭音乐图书馆、西泠图书馆、市内50家社区服务点借书,此举也让城市构建十五分钟阅读圈成为可能,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文明城市的文化标志。
  除此之外,一大批民营公司借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着眼于大众文化娱乐市场,纷纷投身到文化产业中来,并打造出了与旅游相结合的金海岸“演艺大舞台”、“宋城千古情”等一系列知名品牌,这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为我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