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文化论苑文化建设 → 详细信息
对基层博物馆彰显藏品地方性的思考
来源: 文化传播网  作者: 王晓捷  2006-09-29 08:48:08
   我国自八十年代陆续兴建的县(市)级博物馆虽尚处于“稚嫩”的阶段,但对基层馆发展走势的探讨,时下也已轰轰烈烈并触及多个领域,本文将对基层馆彰显藏品地方性的点滴思考作粗略陈述,聊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藏品地方性的体现——地方文物
    在图书馆界有这样一个概念:地方文献,它是指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书刊文献。是以文献形式反映的某一地域历史的沉淀和缩影,发挥着“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如果把这一概念引伸至博物馆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蕴含了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文物,可称之为地方文物。它是较地方文献载体更为宽泛,传递信息更为广博,体现地域“文脉”更为全面的历史存在。除了具备所有文物有共同具备的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外,还应该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是通过多种载体对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
    二、基层馆彰显藏品地方性的必要性
    彰显藏品的地方性是所有博物馆的共同要求,但与大中型博物馆相比,藏品数量处于弱势的基层馆彰显其地方性更为急迫和必要。
    1、彰显藏品地方性是博物馆传统时代的发展要求
    基层博物馆发展中的弊端所在并不是起步晚、藏品少,而是无个性。不少基层馆建馆之初就陷入了对大中型博物馆发展模式全盘模仿的误区,而忽视了个性化发展,忽视了对地方文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事实上,从社会对基层馆文物关注的情况来看,焦点所在恰恰是那些体现地方性的,所以,做好地方文物的开发与利用是博物馆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研究地方历史和现状,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要求。
    2、彰显藏品地方性是博物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传统博物馆时期是以占有文物资源的多少来衡量一个馆的大小和工作优劣,而网络时代衡量一个馆价值的标准则更多地考虑“特色”。共有信息资源所处的地位将不断下降,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收藏却因其“惟一性”、“地域性”而使基层馆在未来数字化资源网络中占一席之地。
    彰显地方性是基层馆目前发展的需求,也是在未来网络环境下“以特色参与共享”的要求。
    三、基层馆彰显藏品地方性的具体做法
    1、在文物征集收藏中彰显地方性
    在征集工作中贯穿“地方性”意识是彰显文物地方性的首要环节,如果采集渠道不畅,对文物地方性的研究、开发、利用等工作都将无从谈起。但因地方文物蕴藏分散,类别繁多,欲集其之大成,决非易事。因此征集中要注意: 
    1、1目标明确  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具有庞杂和不规范等特点,加之基层馆业务人员匮乏,所以征集中常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实在地方文化的发展史上,一般都有一条主线体现了本地的重要特色,抓住这条主线去进行征集,既不会 “滥”,也不会“缺”,如此,整个文物征集便具有了系统性、科学性。
    另外,征集中要有“未来意识”,注意近代乃至当代文物,因为这个时段尚未远去,文物资源丰富,涵盖面广,信息量大,且较易征集,能够较快地促进馆藏地方文物形成规模,使收藏结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这方面,张家港进行卢星堂等当代地方名家作品收藏的举措可谓具有前瞻性。
    1、2计划可行  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制定可行的计划,计划可分为远、中、近三期,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先把“地方文物”专题项目建立起来,同时也要未雨绸缪,为后续工作早作安排,形成既“务近”又“务远”的有机工作程序。
    1、3手段多样。文物征集可分对上、对下两部分进行,对“上”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领导重视。这点,图书馆“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值得借鉴,这一制度是由地方政府部门颁发有关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文件,规定相关单位所出版的文献都要无偿向当地图书馆缴送样本,在这一措施推动下,征集效果非常明显。对广大群众,则可以通过展览征集、项目征集、协作征集、复制采集、网上征集等多种形式,使征集受到重视,支持和理解,从而构建一条顺畅的征集渠道。
    2、在藏品分类编目中彰显地方性
    2、1制定含有地方性细目的分类使用本。由于文物形式的复杂多样性,博物馆界至今未能推出一部受大家共同认可的分类法,主要分歧是:分类应以保护为重,还是以研究检索为重?依笔者之见,基层馆因藏品数量不多、体系不完善、业务不过硬,不必追求分类法的大而全,可在参考大馆分类法原则体系的基础上,把利于保管放在首位,以质地为分类主要依据,制定自己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延续的分类法,而地方性文物作为细目,应该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
    2、2设置一套以地方性为主题的索引卡片 在检索上,基层馆应增设一套以地方文物为主题的专题卡片,在这套卡片里,除具备一般文物的标引项目外,还要确立本地区的主题词表,增加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词,增设能体现文物地域性的内容,把地方文物的特征完整地揭示出来。基层馆文物数量有限,这项工作应该不难进行。
    3、在藏品宣传利用中彰显地方性
    收集、整理地方文物,既要重视“藏”,更要注重“用”。
    3、1出版地方文物系列工具书  整理出版以地方文物为研究对象的工具书、展示地方文物的研究成果,是加强地方文物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利用率最为可行的办法。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书既有助于当地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等的发展,也对树立基层馆的文化品牌,有着积极的作用。
    3、2编制地方文物不定期刊物。为扩大馆藏地方文物的传播区,可编制不定期刊物,介绍入藏的地方文物、研究成果等,还可登载一些文物爱好者对地方文物的研究心得、意见等,条件许可,可同时制成网页上传。
    3、3建立地方文物协作网络。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决不是博物馆一家的事,各地的政协部门、高校学术团体也时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他们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可互相交流,促进提高。
    3、4 向媒体推介地方文物研究成果。不同时期向媒体推介不同的地方文物、文化研究成果,主办不定期地方文物专题讲座,以提高广大群众对地方文物征集和保存意义以及综合利用的认识。
    文物,特别是蕴含了地域信息的文物,是传统环境下县(市)馆的重要资源,也是网络环境下县(市)馆的特色资源,基层馆要走个性化发展之路,积极开发地方文物资源,彰显藏品地方性,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江苏如皋市博物馆)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