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专题报道
 ·
 · 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文澜讲坛
 · 贯彻学习《行政许可法》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 长三角文化发展论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您的位置:首页文物博览文保单位 → 详细信息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来源: 浙江文物局    2006-10-13 17:06:40

白云庄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甬上证人书院”。
  清康熙七年(1668年)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于此设“甬上证人书院”讲学,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
  清末部分圮,1934年里人杨菊庭(贻诚)访得书院和故居旧址,集资恢复。现占地达4000平方米,有建筑四幢约650平方米,其中坐西朝东和坐北朝南的人字坡硬山顶建筑各二进,明代台门一座,当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为台门题写“白云庄”。正厅廊檐挂全祖望书白云庄楹联云:“倜傥指挥天下事,风骚驱使古人书”。庄内辟“浙江学术文化陈列”和“万氏史迹陈列”。书院西侧有万邦孚、万斯选、万斯昌、万世标墓。万邦孚墓道前立有明代石牌坊一座,题“明都督万公贞藏”,墓前设华表,墓道立石马一对和黄宗羲撰万斯选墓志铭等。


黄宗羲墓

  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十五岙村化安山东南麓。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黄宗羲生前自寻墓址所建。历经整修。墓的正面呈驼峰状,由块石错缝砌成,居中嵌立一梅园石墓碑,其上用隶书阴刻“黄公梨洲先生墓”七字。墓前辟有一长方形拜坛,置有石桌石凳。拜坛前为荷花池,池边辟有梅园。荷花池北建有一座石亭。距墓东200米处有黄宗羲隐居著述之处龙虎草堂,墓东南200米处有黄宗羲之父、明东林党骨干黄尊素之墓。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者,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万斯同墓

  位于奉化市莼湖镇乌阳观山南麓,墓朝南略偏西,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大学士王顼龄题碑文,戏剧家裘琏撰墓联,方苞撰写墓表,杨无咎撰墓志铭。
  万斯同号石园,字季野,私谥贞文,生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卒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鄞县管江岸人(现宁波市海曙区)。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名的历史学家。父万泰,鲁王监国时,授户部主事。共生八子,其最,兄弟八人均受业于黄宗羲,为高足。斯同性异敏,8岁即能背诵杨雄的《法言》,且终篇不差一字。康熙十八年(1697),朝廷开设《明史》馆,总裁大学士徐文元聘他为编修,万以布衣身份参加修撰《明史》。如此,在史局二十余年,直至死余任上,葬于奉化。万斯同一生著作有《明史稿》、《历代史表》、《纪元汇考》、《明通鉴》等。


全祖望墓

  清代建筑,原位于宁波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今为恒春街南侧,市府三招后面),坐东朝西,前为庙前河,北与西塘河相接,南与南塘河相连。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权贵,于次年辞官归里,不复出任,专心致力于学术,相继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讲绍兴蕺山书院,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在学术上,其推崇黄宗羲,自称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万斯同影响,专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乡邦文献,尤好搜罗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其著作颇丰,撰有《鲒琦亭集》38卷及《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经书问答》、《句馀土音》等,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续选《甬上耆旧诗》,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遗产。
  全祖望卒年51岁,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横长方形,墓碑上刻“谢山全太史墓”,西北侧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明至民国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