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报道 |
|
|
|
|
音像制品出口的渠道之惑 |
|
来源: www.ccdy.cn
作者: 林楠 2006-10-27 10:27:47 |
从主要面向海外华人到力争进入当地主流市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音像制品的出口渠道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完备的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海外战略的关键环节。在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设立的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的投放中,也专门为企业的海外营销网络建设投入了一定的扶持。与政策扶持相适应,国内企业在拓展海外华人市场的同时,也纷纷采取参与国际性展会、商务考察甚至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与海外市场主流渠道直接合作,力争将我国音像制品真正打入国际市场。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音像制品海外销售渠道的拓展更多地是伴随着出口内容的逐渐多元化而来。因为当国内销往海外的产品不止于传统上海外华人接受的内容时,拓宽销售渠道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把《故宫》等纪录片销往了海外主流市场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情况即是这样,这部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改编包装的纪录片于去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签约仪式。正是由于与海外主流渠道的合作,《故宫》的销售创下了国内纪录片海外销售的纪录,达到了61万美元。 出口市场过去主要锁定在海外华人市场的广东杰盛唱片公司也在感受到国际市场对中国内容的广泛兴趣之后,以合作、代理等形式在海外铺设了辐射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销网络。对于企业而言,这些与海外主流渠道的合作不仅能够贴近海外市场的需求,而且相比于针对华人市场时的低价策略,这样的出口往往能够拿到更为有利的价格,也促进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更反过来推进了国产音像制品内容与制作水平的提升。 而据了解,目前国内音像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的主要方式是参与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展会和节目交易活动等。例如,将蓝猫等卡通节目出口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三辰集团,就于去年参与了首尔国际动漫节等展会,把蓝猫推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发行商、制作商等的面前。 但对于国际文化市场而言,我国的音像制品始终是一个后来者,从无到有的创业历程在所难免,而建立稳固的营销网络更是难上加难。一般而言,在10个有进口我国国产音像制品意向的海外厂商中,最后能够有1个签约进口或者引进就已经是很高的概率了,更别提这些进口或引进厂商的实力是否足以在当地市场替我国的文化产品打开一片天地。另一方面,仅仅有人愿意引进产品并不算成功,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后的推广和包装也在日益成为国内音像企业渠道拓展的一部分,而这部分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更为巨大,其中需要国内企业摸索和改进的地方也更多。 而此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在长期的出口实践中,我国的音像企业大都是在“单兵作战”,不论是在内容还是渠道上都缺乏有效的整合。以参与国际展会的情况为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以本企业的名义单独参展,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而同样是亚洲国家的韩国和日本,就会由政府部门或大型企业组织起较大的展位来综合展示其文化产品,树立其产品形象。不过,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据了解,在2006至2007年度的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的使用中,有关部门拟拿出75万元用于牵头组织国内音像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影视音乐展销活动,例如法国戛纳国际音乐节、香港音乐会展,统一租赁展位,制作宣传手册,策划宣传方案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