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民间文化民间艺人 → 详细信息
艺术家张树贤:为弘扬剪纸艺术尽心竭力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7-07 15:58:41
(张树贤近影)

    看一个人家里客厅的陈设能看出这个人的兴趣所在,张树贤家的客厅里醒目的地方张挂的是一幅他自己创作的剪纸《树》,精细的线条勾勒出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呈现出生命的华美与丰满,这幅作品被评为2004年中国剪纸艺术博览会特别奖。后来张树贤出访德国时带去这幅作品,受到德国人的欢迎,这幅作品复制了多份都被抢购一空。 
    今年63岁的张树贤谈起剪纸来津津乐道,清瘦的脸上目光炯炯有神。他打开电脑,上面有一幅他创作的表现层层梯田与日月星辰的大型剪纸作品《天·地·人》被北京地铁农展馆站作为装饰壁画;他的剪纸作品《大观园》被选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赠送各国元首贺卡的画面;在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上,他的剪纸作品《亲情》获得银奖。他还编写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英、德文版)一书。张树贤本是学绘画出身,却与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不仅自己创作剪纸,而且更重要的他还是剪纸艺术的弘扬者和组织者,现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曾4次成功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剪纸艺术展,在国内创建了两个剪纸创作基地,第一个在国外建成中国剪纸博物馆,他由此获得了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弘扬中华文化奖。 
    让剪纸艺术节像潍坊风筝节一样有影响 
    张树贤与剪纸结缘始于1974年,那时他是外文出版事业管理局的美术编辑,随外文局的国际书店到日本办艺术品展览,他发现日本人对展览中的中国剪纸特别感兴趣,日本人告诉他,中国最有个性的艺术品是剪纸和农民画。张树贤想不到在国内不受重视的剪纸这么受日本人重视,他也由此对剪纸产生兴趣。日本人一下子订购了十几万元的《水浒传》人物剪纸。张树贤带着剪纸订单回国后,国际书店为此专门成立了艺术品出口部,剪纸从此成为了正规的出口品种,且出口额越做越大。后来剪纸还被带到广交会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张树贤有机会与全国的剪纸艺术家建立了联系。1984年中国剪纸学会成立,担任秘书长的张树贤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一次剪纸博览会,受到多方赞扬。因门派之争日趋激烈,中国剪纸学会后来宣告解散。但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对恢复剪纸组织领导机构的呼声很高,张树贤被大家的热情所打动,在自己家乡温州市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在温州举办了全国剪纸博览会,受到全国剪纸爱好者的热烈响应,引起文化部的重视,文化部决定成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张树贤被推选为主任。 
    张树贤大展宏图,决心要办成像潍坊国际风筝节一样有影响的国际剪纸艺术节,扩大剪纸艺术的影响。2006年在杭州举办了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在艺术节上第一次将剪纸艺术人生搬上越剧舞台,第一次组织规模宏大的剪纸民间艺术巡游,第一次由专家和剪纸艺术家创作成功巨幅剪纸长卷,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在开幕式上举行《中国民间剪纸史》一书的首发式。2007年第二届全国剪纸艺术展被纳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系列活动,这是被喻为“国风”的剪纸艺术首次被列入国家级艺术节。张树贤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到甘肃定西市青岚乡大坪村和农民一起欢度春节时,见当地农民冉菊英正在剪窗花,胡总书记兴致勃勃地拿起剪刀剪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张充满喜庆色彩的《回娘家》剪纸就剪好了。总书记小心地把它贴在了玻璃窗子上。当总书记得知“陇中剪纸艺术馆”成立和当地农民大多会剪纸时,高兴地说:“我们应该把剪纸搞成产业,让陇中剪纸为农民朋友带来丰厚的收入。”张树贤看后深受鼓舞,他通过定西剪纸协会将胡总书记的剪纸《回娘家》调到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剪纸艺术展上展出,引起了全国的热烈反响。 
  让世界了解中国剪纸 
    张树贤说:“我们要借全国剪纸艺术展的影响,推动中国的剪纸艺术走向产业化、走向现代化、走向多元化、走向国际化。”张树贤和靳之林共同起草了中国剪纸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剪纸被列入中国向联合国申报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项目之一。为将中国剪纸推向国际化,张树贤主动走出国门进行交流。第一次去德国交流,他带去一些传统的剪纸产品,发现这些作品不对德国人的口味,反响平平,但他由此了解了东西方审美价值观的差异。第二次去德国他带去了自己创作的融入现代元素的《树》等剪纸作品,很受欢迎,供不应求。张树贤将带去的剪纸全部送给了德国人,德国人对此很重视,专门成立了中国剪纸博物馆。这是第一个在国外建成的中国剪纸博物馆。中日邦交35周年时,日本举办了中国剪纸艺术展,张树贤在日本办展时了解到日本的宫田雅之在中国剪纸的基础上融入日本浮世绘的元素及电脑制作技术,一张剪纸作品相当于董寿平国画的价值,卖到几十万元。日本人主张剪纸向绘画靠拢。回头看中国的剪纸走向,张树贤主张兼容并蓄,纯民间的剪纸要进行保护,画家搞剪纸鼓励创新,二者分开评奖,各走各的路,互不冲突。张树贤还和一位美国的版画家交流,建议他将版画刻成剪纸,拿到剪纸展览会上展览,美国版画家很感兴趣,希望把中国剪纸拿到美国展览。 
    张树贤现在正紧锣密鼓地为200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博览会做准备,在全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进行剪纸大赛,将获奖作品拿到博览会上展出。他主张剪纸艺术要纵向继承,横向借鉴,借鉴戏曲、音乐、舞蹈、动漫等姐妹艺术的长处,要扩大剪纸的表现内容。在这次博览会上要将剪纸与服饰结合,以56个民族服饰、中国历代服饰、四大名著为题材创作剪纸附在服饰上进行服饰表演;还要将剪纸与环境艺术结合,在机场、宾馆、地铁等地展示;将剪纸与室内布艺等结合,扩大剪纸的表现空间。在博览会期间将组织2008位民间剪纸老艺人为四川灾区献爱心,与有关单位合作举行大型义拍,将义拍所得捐献给四川地震中受伤的残疾青少年,为他们在北京开办培训学校,传授给他们剪纸、缝纫等谋生技术。 
    张树贤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弘扬剪纸艺术的事业中去,他诚挚地说:“剪纸这种民间艺术过去不受社会重视,又没有钱,它的保护和发展如果我们不去做就没人做了,我只有尽自己的力量为它多做一些事。”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