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更是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浙江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基础,更是新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支撑与加速器。 响应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浙江各级文化工作者积极行动,就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普查,并初步制定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认定、抢救了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继续推进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大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异成绩。浙江省文化厅从浙江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44个项目中,挑选了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16个项目,以公开竞标的方式选择了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由浙江省省长吕祖善撰写总序,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担任总主编,浙江省文化厅组织各地文化局编撰。基于浙江省文化厅的积极组织、各地文化部门的认真执行与浙江摄影出版社的精心编辑,已经出版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首批项目,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及社会各界的积极肯定,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的阶段性总结。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第一辑16个品种)全面展示和挖掘了浙江省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传承脉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细细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体系、优秀传承人物和重要作品,又着重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价值。丛书首批项目的出版,既是对浙江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深入的展示,也是对浙江灿烂文化的弘扬。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第一辑包括嵊州越剧、永嘉昆曲、白蛇传传说、西施传说、新昌调腔、宁海平调、温州鼓词、绍兴莲花落、奉化布龙、浦江板凳龙、宁波朱金漆木雕、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东阳木雕、金石篆刻、乐清细纹刻纸、海宁皮影戏16个品种,已于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日”首发。解读浙江优秀文化,探寻浙江发展奇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值得一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