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艺术舞台艺术教育 → 详细信息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赛“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获佳绩
来源: 浙江文化信息网  作者: 潘丹春  2008-09-05 15:27:14
    为弘扬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我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乐器与乐种,发现、选拔优秀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人才,文化部组织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于8月29日在西安音乐学院举行。我院代表团有10个节目参赛,最终获得两银一铜和一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踊跃参与  积极备赛
    “文华艺术院校奖”在全国民乐各类赛事中称得上是最高奖项,并且它是为艺术院校学子而设的,犹如民乐界的“奥运会”,因此该比赛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经研究,学院决定由科研处牵头,与音乐系、附中共同完成此次比赛。这对民乐专业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参加这么权威性的赛事,是值得庆幸的。于是,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全院共有两个合奏节目、21个少年组独奏节目与15个青年组独奏节目参加4月28日、29日的全院选拔赛。经专家组评议,报学院批准,我院上送24个节目参加初赛:独奏少年组共13名、独奏青年组共9名、丝弦五重奏及江南丝竹。紧接着,录音、录像、合成制作等一系列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5月15日按时上送节目。
    学生们一边怀着期待的心情积极准备,一边仍要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迎接期终考试,最终,在期末时我们接到了大赛组委会发出的入选复赛的名单,共有九个节目,分别是四个二胡独奏、二个笛子独奏、一个古筝独奏、一个扬琴独奏和一个丝弦五重奏,均来自附中。由于时间紧迫,附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假期备赛集训一个月的方案,分7月10日至7月25日和8月5日至8月20日两个阶段进行。排练期间,学院还邀请上海音乐学院有关专家前来指点、润色。这次比赛对参赛同学来说是一场全盘考验,一项自我挑战和一次成长历练,同学们,加油吧!
勤学苦练  争创佳绩
    7月10日,参加比赛的十位学生按时到校报到。当天下午,学校召开赛前动员大会,附中常务副校长沈恒对入选复赛的同学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们在暑期中取得质的飞跃。这次的备赛计划主要由附中音乐科器乐教研组组长邓世晖老师负责,他要求每个选手都有自己心中的目标,把集训的状态区分于平时上课的状态,通过集训,期待大家的专业水平有所突破。附中音乐科主任赵俊老师则表示考虑到高温,学校会尽量为学生创造最佳的住宿和练琴的条件,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更好地发挥。
    这次比赛在选手参赛曲目上是有规定的,独奏选手在复赛与决赛中要分别准备两首曲目,其中一首为规定曲目、一首为自选曲目。这就意味着,我院入选的8名独奏选手每人都要在这短短一个月集训时间里准备四首曲子,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独奏中的各个组别均设有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凡进入决赛未取得名次者均获优秀演奏奖。另外,丝弦五重奏没有复赛,直接举行决赛。全国还有12支组合要与我们这支参赛队伍进行激烈竞争,指导老师王贤鹏为使大家更加勤奋苦练,也给他们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要冲着奖牌而奋斗”。
    夏天的太阳火辣辣,但是学生们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酷暑高温。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八点半,琴房里都会准时响起练琴声,大家都知道这次闯入复赛来之不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下苦功夫。
    两个阶段的集训日程中,共安排了六次节目审查,每次审查目的都不相同,均有学院领导莅临指导并作详细点评。在7月24日的审查中,常务副院长张鸿雁的精彩点评给在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一首乐曲仅靠精湛的技巧去表现是不够的,还与个人的情感、思想、理解力等有关,希望演奏者对旋律以外的东西要多加思考。当然,这些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在他们身上能看到成人所没有的纯净,这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8月18日的节目审查中,我们有幸邀请到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赵和平一行前来。赵和平首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肯定,认为学生能有今天的成绩与自身的努力、老师的辛勤付出和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同时,他对学生们的参赛提出六个字的要求“聪明、精神、风度”。第一,这次比赛的场地是在教室里,演奏的对象就是评委,要用脑子去思考如何给评委留下好的印象来夺取高分,包括上下场的细节、与伴奏老师的交流、穿着打扮等都能影响评委对演奏者的印象;第二,评委是以听、看为主,因此演奏者的状态还需加强琢磨;第三,这次赴西安比赛有二十多人,这是一个团队,大家要共同为争取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这此比赛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初赛中胜出已经不容易,比赛结果肯定有上下之分,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因为今后的路还很长。
    院党委委员、附中前任校长李人麟作为这次参赛团队的总负责人,经常给大家打气:“要向奥运健儿学习,他们都是咬着牙练出来的,这是民乐界的“桃李杯”,全国有多少小孩在奋斗,大家在最后几天里绝不能松气,对自己要有信心,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不负众望  载誉而归
    8月22日,在李人麟、沈恒率领下,我院21名师生前往西安参加复决赛。24日进行抽签,我院选手的抽签号并不理想,其中有两位抽到了一号,但大家都尽快调整心态,积极迎战。经过25日晚上的少年B组独奏复赛,2004音乐班的王楚芸(扬琴)、李丹(竹笛)与2007音乐班的金京瑶(二胡)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决赛。27日晚上的决赛中,她们发挥出色,金京瑶、李丹荣获银奖,王楚芸荣获铜奖。在28日上午进行的小型民族乐器组合决赛中,全国共有十三个组合参加,我院连同天津音乐学院(2个)共有三个丝弦五重奏组合,而且不分组别, 竞争十分激烈,最终排名第七,荣获优秀演奏奖。值得一提的是,在少年B组的二胡与竹笛决赛中,虽然我们只取得了银奖,但是该组别的金奖空缺。由于每个奖项的评分都是有标准的,她们虽未达到金奖水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她们就是全国最棒的。
    这次西安之行,让参赛同学受益匪浅,她们将自己的心得总结如下: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能见识到来自全国各地选手的水平。无论结果如何,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心中最感谢的是无私付出的老师们!
    在这些指导老师中,老中青兼有,我院退休资深教师王贤鹏(扬琴)、外聘老师浙江歌舞剧院王仲宇(二胡)、著名二胡演奏家孙宇嵘、音乐系器乐教研室主任吴登国、附中器乐教研组组长邓世晖(笛子)、古筝老师曾玉珍等老师都非常敬业,上课认真负责,还经常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指导、加工,最终病的病,瘦的瘦,非常辛苦。这次担任钢琴伴奏及扬琴伴奏的是青年教师潘骅、曹可宜,他们也功不可没。临时接到充当生活后勤工作的郑难力老师马不停蹄地忙前忙后,从服装制作的联系到住行的安排,就像这些孩子的母亲,把同学们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这些学子们的人生舞台因为有了这次经历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祝愿他们的明天更美好!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