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乙巳年(蛇)正月初三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民间文化民间习俗 → 详细信息
两件稀罕的清代民用物品现身
来源: 永康日报  作者: 王晓鸣 黄华  2009-03-03 10:25:46
( 泛黄的纳税发票。)

    日前,一位叫周祝友的老人向市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珍藏多年,从祖辈处传下来的“老东西”,其中两张发黄的纸张令文物工作者眼睛一亮。 
    罕见的清代“纳税发票” 
    原来,这些票据是清代、民国时期的税收凭证,即清代光绪年间、民国时的百姓交纳“田粮”后,由官府颁发的“纳税发票” 。 
    两张清代光绪元年颁发的“发票”票身分别长约28.5厘米、宽约16厘米。木刻墨印,虽然纸质泛黄,但保存完好,字体清晰。纸张上印有:“上忙(下忙)纳户执照、金华府永康县、光绪拾壹年”等字样,并加盖正方形大红官印,原持有者为周先生的祖辈王文会、周德和。 
    文物专家说,清代、民国时期和税收有关的实物存世已较少见,而与税收有关的票证更是罕见,是非常珍贵的文物资料。 
    200多年前的“洗浴槽” 
    近日,市文物普查小组在芝英街道前俞村发现一对清代民用石质“洗浴槽”。 
    “洗浴槽”是在一俞姓住户家中发现的。根据俞氏家谱记载,石质“洗浴槽”是俞氏太公锡院手里添置的家用洗澡、洗脚用的器皿,距今有212年的历史了。 
    该石质“洗浴槽”共有一大一小两个。两口槽呈圆形,大槽直径74厘米,深17厘米,小槽直径52厘米,深14厘米。槽内有排水洞设置,槽边沿还有一椭圆形可供蹲坐的平面。 
    年过八旬的老人俞志明讲述了“洗浴槽”的历史。老人其祖上家境殷实,粮食丰裕。当一家之主辛勤劳作返回家后,女人便会用好菜好酒招待。随后用木塞堵住“洗浴槽”的排水洞口,注入滚烫的热水,让男人开始洗浴解乏。 
    由于清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男女不能同槽洗浴。男人擦洗完毕,女人伺候男人上床后,趁着夜色方能在女用的“洗浴槽”内进行擦洗。 
    古代洗浴用的石质器皿很多,一般为石缸等,但做工往往较为粗糙,而这对“洗浴槽”做工精细,设计合理,是我市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对“洗浴槽”。 
    市文物办专家说,像“纳税发票”、“洗浴槽”这样年代明了、保存完好的民用物品,在我市的存世量已经非常稀少。它们不仅填补了馆藏空白,也为研究本地经济发展及民风民俗提供了实据。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