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年两浙盐运使司颁给同康酱园酒厂“官酱园”匾额。) |
买酱油,想起同康;买药,想起方一仁、阜大;配眼镜,想起严茂杰;喝茶,想起天台云雾茶……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雕琢与磨练,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在台州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老字号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文化的沉淀与见证,更是一笔亟待挖掘的品牌财富。近年来,这些老字号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2008年9月,省经贸委、省委宣传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文,出台25条关于保护和促进浙江老字号发展的意见。在已确定的“浙江老字号”中,台州就有7个,它们从此搭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带您一道品味台州最后的老字号,寻找它们背后那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编者
海门“官酱园”
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椒江城区东门路167号。近日,记者来到古巷深处的公司内,了解同康的前生今世。公司总经理周建平向记者讲述了同康发展的历程。
同康酒业的前身是同康酱园酒厂,创建于1914年。创始人朱卿康,又名卿钰,镇海龙山人,出生于酒酱世家,酒坊遍布沪、甬各地。早年在上海经营黄酒酱业,设有朱和康、老聚康、元康等厂,后又在宁波龙山设万盛酱园,在江苏松江开酿酒厂,人称酒酱之家,在同行业中享有盛誉。
朱卿康在闻之海门经济繁荣,又系鱼盐之乡后,遂于1914年约亲朋数人筹银3万元,派遣邵可桢来海门创办同康酱园酒厂。酱园酒厂初设东门阮家,因离河边稍远,后迁到西门江城河边(即现永泰街)。1915年,两浙盐运使司颁布给同康酱园酒厂“官酱园”匾额。1922年,同康酒厂已发展到8个总分支机构。
同康改制
新中国成立后,同康规模日益壮大,也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扶持。
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海门酿造业以同康为基础,合并了周万顺、陶元康、姜源顺、新鼎和4家酒厂,改为公私合营海门同康酿造厂,归属黄岩县。
1966年,同康改组为地方国营海门酒厂。
1977年,同康改为浙江海门啤酒厂,下设黄酒分厂、酱醋分厂。
1985年,同康为扩大生产,将厂址迁到现在的椒江城区东门路167号。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作为国有企业老字号的同康酒厂,因体制不活陷入经营困境。
2001年,为了使企业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台州市椒江区工业局同意台州市同康酒厂实施改制。
2006年,同康酒厂改制成功,酒厂升级为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
同康新掌门
周卫平,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世纪90年代,周卫平和哥哥周建平经过多年的打拼,从生产家用电器起家,终于将自己的企业做大。
同康酒厂陷入困境时,周卫平兄弟俩觉得,作为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酒厂,在台州是家喻户晓的老牌子,如果就这样消失太可惜。于是,经过半年多的分析和思考,他们决定把它买下。
2006年11月8日,台州市同康酒业有限公司成立。改制后的同康,从原来作坊式手工生产,很快发展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产。改制三年来,客商源源不断,同康酒业商机无限。
去年,同康酒业列入浙江省首批“浙江老字号”名录。在台州市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同康酱酒酿造技艺入选。
为使同康更快发展,公司又投入5500余万元,在台州滨海工业园区置地70亩,建造现代化酒类生产企业。
记者印象
几十年的人生,身为董事长的周卫平仿佛看到了酿酒背后的人生哲理。他说,人酿酒,其实酒也在雕琢着人的品性。渐渐地,醇厚绵长的黄酒,已浸入自己的血液里、骨子里、灵魂里。
回头看看三年前的决定,周卫平深感欣慰。看到今天同康酒业所取得的种种成就,他认为这是黄酒的后劲带动了自己的后劲。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便不再有疑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