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社会文化民族民间文化 → 详细信息
艺术植根民间 泥塑绽放光彩
来源: 嘉兴在线  作者: 袁培德  2010-03-01 15:19:07
( 泥塑群雕《土窑里的故事》是高根荣倾注了多年心血塑成的作品)

    泥塑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我国泥塑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距今约为6000至7000年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000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泥塑艺术品。泥塑在汉代发展迅速,汉朝人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时伴有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和泥塑艺术的发展。泥塑艺术发展到唐、宋,不但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泥人制作的艺人,泥塑制品也成为商品出售。从元、明、清、民国,泥塑艺术经久不衰。
    家住嘉善天宁镇镇东村的高根荣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团普通的泥巴在他手上,一会儿工夫,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产生了。高根荣从小喜欢画画,年轻时曾经参加过县文化馆农民画的培训班,后来受雕塑艺术的影响,便开始了民间泥塑艺术的追求。
    说起泥塑,平日不善言谈的高根荣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泥塑看似简单,但学问很多,有时,为了塑好一尊像,要查阅大量文史资料,了解人物的相关背景。然而,这才完成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有你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于泥塑的揉捏当中,才能够神形兼备,作品才有灵魂。
    高根荣带我参观他的一组倾注了多年心血塑成的、使人眼睛一亮的泥塑群雕《土窑里的故事》,作品反映了嘉善干窑一群窑工在土窑里烧制金砖的故事。高根荣说,只有爱这片土地,对泥土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会去关注它、创作它。因为高根荣对窑工充满激情的劳作生活观察细微,因为把情感揉进这泥巴里,才创作出这组灵性独秉的泥塑群雕。
    目前,高根荣正在联系西塘景区,准备在古镇上搞个工作室,将这组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泥塑群雕介绍给更多的人。记者衷心祝愿嘉兴的泥塑在他手里能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
无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