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一场以日本动漫《家庭教师》为主题的动漫展在浦西世博园城市联合案例馆举办,又一场cosplay秀在这里上演。展出名为“RE:volution”,寓意动漫正走下坡路,希望这场动漫展能为其带来一场革命。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奇佳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6年之后,日本公认的动漫佳作越来越少,日本动漫发展到现在的阶段,由于商业介入太多,也给作品的艺术性带来很大的冲击。而动漫展和cosplay等属于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其产生的基础是对于动漫产品的过度热爱(otaku),比如其中的服装道具甚至比作者还为人所熟悉,粉丝对情节倒背如流等。而中国的这种衍生产业又是依傍于日本的动漫原著,如果日本动漫走下坡路,那么中国的相关产业令人担忧,所以,希望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够找到自己的出路。”
动漫少年产业思维
策展人铃子才18岁,是一名高三学生,因为酷爱动漫作品《家庭教师》,半年前和几个朋友在网上聊着聊着就想办一个以“家教”为主题的动漫展,“没有想到,说着说着,竟然办成了。”
这次动漫展的主办方只有6个人,年纪最大的也才24岁,都是因为喜欢“家教”在网上结识的朋友,他们大多在广州,不过因为铃子在上海“有更多的资源”,所以才把活动办到上海,短短一天的活动,实则筹办了半年,铃子说从网上招募培训志愿者,到策划活动项目,绘制各种图册,再到最后的场馆租赁,都是第一次尝试,实在是太难。
18岁办动漫展,父母大力支持,帮忙联系展馆,甚至在场内帮忙打杂,但此番待遇并非一开始就有的,母亲说在铃子初中时发现她喜欢动漫,但铃子说其实更早,不过父母不喜欢,所以瞒着他们偷着看。刚玩动漫的时候父母都不看好,是自己一再坚持他们才有所动摇。而铃子的母亲则更注重这次策展的经历,她希望女儿通过策划这次活动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否则铃子总觉得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找不到自己的位子。
在化妆间里,记者还看见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仔细地给女儿梳理淡蓝色的假发,再细心地把天蓝色的发卡别在假发的两侧。妈妈说女儿才14岁,所以陪她过来一起看动漫展,这位年轻的妈妈对于女儿的兴趣无可非议,她说:“兴趣而已,有兴趣总比没兴趣好,况且,以后也是个发展方向。”
记者在场内还遇到一些瞒着父母玩cosplay的coser, 有个带着绿假发的女孩说,爸爸今天早上要带自己去森林公园,她说要游泳就偷偷溜了出来,女孩的妈妈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对女儿的爱好“颇为纵容”,只是因为正读初三,怕“耽误学习还是盯得很紧”。
夸张装扮下的“宅向世界”
今天的漫展中一场充满尖叫的高潮是因一位叫冬雨的coser而起,身高一米九出头,清瘦的他一出现在cosplay会场便引来众多粉丝跟拍索照。这位传说中的cos界红人一身黑色西服,鼻梁高挺、眼线浓重、眼神忧郁、面色苍白,符合大多数女生心中的“美型”。
26岁的他出道已经8年,从2004年第一次cos开始,便在这个圈子中越来越有感觉,他一共有18套“行头”,每套服装和道具加起来从800元到两三千元不等。他现在也在淘宝网和实体店经营品牌玩具娃娃。
冬雨说,平时哪怕穿着衣服化着妆,还是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上了舞台,或者对着镜头,被带入角色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而每次表演都是因为太喜爱某个角色。
这种“被带入自己心爱角色”的感觉似乎是每个coser醉心于角色扮演的因素,今天会展的主持人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女孩,她参加cosplay已经两年多,每次都扮演同样的角色,《家庭教师》中的库洛姆·髑髅,为了完美地演绎自己喜欢的角色,她用紫色绸缎和一个月的时间,为自己的裙子设计缝制了40多玫瑰。
而玩cosplay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学或中学女生,有一个在漫展集市中卖手绘动漫作品的女孩告诉记者,动漫本来就是一种“宅向”的东西,所吸引的大都是一群“萌妹子”或者“腐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