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快报 中华文化 → 详细信息

以高度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2012-05-08 11:22:52
  中华文化数千年连绵不断,日益丰富,且高峰叠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文化继承、文化积累、文化吸收、文化创造,源于代复一代的文化自为、文化自强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自信。在一定意义上,也离不开文化自觉,虽然这不可避免地带有其历史的烙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工作、文化建设一直高度重视,并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持续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新的文化创造高峰的到来准备了条件。经济猛进之后,需要、应该也一定是文化高歌。虽然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各有其规律,各有其节奏,但只有二者刚柔相济而相得益彰、和谐共振,社会才能富裕而祥和。文化看上去不如经济刚性十足,正因如此对其发展才更需要给予由衷的重视,文化自觉意识也才更为重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也进一步强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对“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又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新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对民族复兴、对文化发展、对人民福祉的新的勇敢担当,体现出一个政党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与作用的本质理解与认识,更体现了对文化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与体现,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文化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导,国家强盛是保持文化繁荣的支撑。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政治影响力不断加强,文化生产力与需求量也非昔日可比,这一历史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极大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显得至为重要,而旗帜鲜明地强调文化自觉,自是顺理成章。

  提高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是中央的号召,是民族复兴的要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责任,也是全国文化系统近年来的工作探索和实践。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文化系统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国情和文化发展实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在2011年文化部工作总结会上,蔡武部长用“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来概括。几年来,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在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文化艺术产品的创作生产环境更加宽松,示范性、导向性更加明显,反映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艺百花园呈现繁荣景象;继续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更加协调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文化产业进一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解放思想和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提升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加强管理与推进建设并重,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各项政策法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财、物等各项保障进一步加强。文化系统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的崭新局面。

  所有这些,是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扎实的文化自为,更体现了他们高度的文化自觉,也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贡献。

  我们相信,随着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广大文化工作者一定会以更强的文化自觉及其生动实践,满怀激情地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