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71)86224318 联系地址:临平镇木桥浜路56号 余杭市临平镇文化广场 邮政编码:311100 余杭市由原余杭县、杭县合并而成。1928年余杭县民教馆建于仓前,1930年8月设于余杭镇;1949年8月人民政府接管余杭县民教馆,1950年8月建立余杭县人民文化馆,同年10月改名为余杭县文化馆。 杭州市余杭市文化馆现有馆舍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共五层,全馆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2001年底,馆内在职群文事业干部21人,具有高、中级职称人数13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在职经营职工26人;离退休干部16人(其中干部13人,职工3人)。设馆长1人,书记1人,副馆长2人。群文业务方面设:办公室(包括财务)、文艺室、农村文化室、培训部(包括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经营方面有:文化经营公司、文化礼仪中心和文化旅行社。文化经营公司下有:娱乐总汇、音像制品发行站、商场;文化礼仪中心下有:礼仪中心、图片摄影社。娱乐总汇下有:录像厅、小剧场、电子游戏机房、台球房、棋牌室、儿童世界、溜冰场等。 余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腆,人文资源和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多彩。距今46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文化"良诸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1936年首次发现于良诸镇。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的"良诸文化博物馆"和良诸遗址群闻名遐尔,良渚遗址已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荐的世界遗产名录预备名单;我国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在余杭镇;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故居位于仓前;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和吴昌硕墓颇有著名度;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葬于安溪太平山;茶圣陆羽汲泉烹茗、撰写《茶经》的陆羽泉坐落在双溪;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洞霄宫,宋代即被列为中华"五寺十刹"之首的径山寺名及海外;临平安平泉、余杭双塔、瓶窑南山摩崖石刻、竹诲雄关等古迹均有一定知名度;已有7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滚灯”全国闻名,曾参加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天安门广场表演;产生于清光绪八年和民国二十二年的“小龙舞”和“狮子舞”,至今还在中泰表演;产生于清末的“拳灯”由十八般古代兵器作道具,流传于闲林民丰、瓶窑等地;盛行数百年的"花灯",在彭公、瓶窑、良渚、横湖、崇贤等地流传;其它如亭趾的高跷、乔司的莲湘、武术,鸬鸟的鳌鱼灯、临平的马灯、翁梅的大纛旗、抬阁和流传甚广的龙灯都较有影响。余杭的民歌有劳动号子、渔歌、山歌、田歌,船歌、风俗歌等,花灯调影响最大。民间器乐方面以塘栖丁河乐队的“花八板”、“慢八板”、“金毛狮子”等乐曲最著。其它如流传于博陆、丁河的“敲鼓亭”,流传于和睦等地的“清吹”、“"龙舟乐”及在余杭盛传的“梅花锣鼓”、“丝竹锣鼓”等都有一定知名度。 余杭市文化馆坚持把农村群众文化作为工作重点。1951年2月曾分区举行农村剧团会演;1953年推行"文化挑";1958年8月普遍建立俱乐部;1963年11月原五常公社在浙江省俱乐部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翌年浙江省俱乐部工作现场会在五常召开;1974年全县46个公社普遍建立文化站;1981年全县办起农村文化中心20个;1983年全县普建农村俱乐部326个。1987年开始,每年进行农村文化工作调研,并撰写出调查报告和论文;同年,在地区率先开展镇(乡)文化站一、二、三级的考评定级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镇 (乡)文化站的"四落实"工作。至2001年底,全市15个镇(乡)中有46.67%为市级以上“东海明珠”(其中省级1个,市级6个),全区镇(乡)文化站均为二级站以上,消灭了三级站,万册图书馆达7个。 余杭市文化馆多年来坚持"文化馆的生命在于开展活动"的观点。建馆初,经常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歌舞演唱,编写墙报、黑板报,开展读报活动、放映幻灯、举办展览等形式为媒体,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80年代,新故事活动有较大发展,并获杭州市故事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5年起平均每年举办大、中型活动50次以上,其中大运河沿线农民歌手大赛、七省(市)部分群众文艺优秀节目交流演出、华东地区越剧卡拉OK大赛、全省农民铜管乐大赛、全省“东海明珠”镇(乡)歌手大赛、全省农村文化站业务工作暨村落文化理论研讨会、杭嘉湖六县二市声乐大赛、杭嘉湖戏曲邀请赛、杭州市戏剧小品邀请赛、杭州市“三江”歌手大赛等全国级、省级、地级活动影响较大。2002年下半年,还即将举办在我国尚属首次的全国越剧票友大赛。 自1992年起,余杭市文化馆坚持"文化馆在新形势下的唯一出路只有改革"的信念。1994年前,连续推出了三个主要改革举措:(1)1992年利用文化馆旅行社旅游大客车的淡季,“因时制宜”地推出了"文化大篷车",集宣传、娱乐、调研、服务于一体,具有内容多、功能全、服务项目广的综合性特点,为边远偏僻农村进行文化服务。《中国文化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2)1993年"因地制宜"地在馆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推出了"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既发挥了文化馆的本体职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又充分利用了广场文化的宣传效应,找到了文化工作为经济部门服务的结合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3)1994年初推出了“94改革方案”,把企业中的竞争机制有机地融进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两个最难点??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1998年半年开始,被定为余杭市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单位,进行了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试点,精减了机构,实行了全员聘任制,打破了干部的终身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自2001年起,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人员的精减和文办企业的转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余杭市文化馆培训工作经常、全面,平均每年举办各种规范化业务培训班20期以上,因此拥有较强的馆属活动群体。1985年10月组建的余杭县业余艺术团,曾于1988年10月参加浙江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的两场专场演出;建于1994年2月的声乐兴趣小组,声乐爱好者经常活动,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建于1988年的小品队伍,十多年来在全国、省、市频频荣获高奖;业余舞蹈队平时经常训练,有多个舞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戏迷”俱乐部的前身是组建于1994年2月的越剧兴趣小组,不少人员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浙江电视台的"百花戏苑"曾对它作过报道;创建于1984年的塘栖京剧兴趣小组,在杭嘉湖地区、浙江省乃至海外均有一定知名度,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均作过介绍。1991年9月成立的塘栖故事沙龙是文化馆探索业余团队从"官办"走向"民办"的"试验田",平均每年发表故事作品40余件,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专程赴重庆介绍经验;少儿美术队伍兴旺发达,美术干部长期进行辅导,大量作品在省、市有关比赛中获奖。 历年来,余杭市文化馆获得了不少荣誉。主要有:1982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0年10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馆,1991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3年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特级文化馆,1993年9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标准文化馆。此后,多次被评为省、市、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业务方面,省级以上的有:1954年创作、演出的新"跳花灯"舞获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一等奖;1988年余杭市业余艺术团的歌舞节目获浙江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优秀演出奖;1989年创作、演出的喜剧小品《维B咏叹调》获浙江省戏剧小品大奖赛二等奖,并选送参加全国"南开杯"戏剧小品大赛;1990年,摄影作品《催春》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农村题材摄影大赛银奖;1991年创作、演出的舞蹈《"天堂"的笑声》获浙江省第三届音乐舞蹈节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和华东地区社会舞蹈优秀节目调演优秀奖;1993年创作、演出的舞蹈《渔娘曲》获浙江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节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和文化部第四届"群星奖"优秀奖;1993年创作、演出的话剧小品《白绿红变奏曲》获浙江省第四届戏剧小品邀请赛一等奖,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95"重钢杯"百优小品电视大赛百优奖和文化部第四届"群星奖"优秀奖;1994年,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94国际书法大展金奖;1995年,声乐干部获文化部主办的"尊龙杯"全国农民歌手演唱大赛辅导银奖等。1996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大展和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一书;楹联、美术作品获浙江省第三届耕耘者书画展一、二等;1997年,小品《人生旅途》获中国剧协“雕牌杯”全国百优电视小品大赛业余组一等奖,并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银奖;小品《哑女打电话》获华东地区第五届戏剧小品大赛二等奖;民间艺术《余杭滚灯》获浙江省“东海明珠”大型文艺演出金奖;舞蹈《良渚神韵》获浙江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节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声乐作品《古越良渚,我的母亲》获浙江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节声乐比赛创作二等奖;1998年,论文《谫论新故事的发展趋向》获全国新故事理论研讨会一等奖;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1999年,主演的越剧电视剧《范蠡救子》获第十八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二等奖和浙江省第八届电视剧“牡丹奖”;民间艺术《余杭滚灯》获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五好表演单位”称号,并被浙江省授予优秀编导奖和优秀演出奖;男声独唱浙江省“瓯海杯”通俗歌曲演唱大赛金奖;2000年,民间艺术《余杭滚灯》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优秀奖和首届全国广场民间舞蹈大赛金桂花奖和浙江省广场民间舞蹈大赛金奖,同时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滚灯)之乡;小品《产房轶事》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三等奖;2001年,小戏《燕归来》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银奖;声乐作品《走在春风里》获浙江省乡镇文艺会演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和浙江省“雁荡山杯”第三届歌曲新作演唱大赛创作银奖;小品《汇报咏叹调》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小品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并将于2002年5月参加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决赛;摄影作品获浙江省广场文化活动摄影大赛一等奖等。 十余年来,先后接待了辽宁、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海南及本省的近200个文化局、群艺馆、文化馆、文联的来访与交流。1991年,发起挖掘、弘扬 "运河文化"的交流活动,多次举办京杭大运河沿线文化(群艺)馆馆际联谊活动。1994年底和1995年初,分别与上海市松江区文化馆和浙江省绍兴县文化馆缔结为友好文化馆。1994年和2001年,分别组织、承办了俄罗斯歌舞团在临平剧院的演出与美国、比利时的中外文化交流演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文联常务副主席高占祥曾为我馆题词,文化部孙家政为“余杭滚灯”也专门题了词。
|
|